在今年两会期间,这三组数据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: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;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.5%以内;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,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。其实,早在今年两会开幕前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。而所谓灵活就业人员,除了作家、股民、主播等特殊行业,更多的是无法被企业吸收的劳动力,他们是一群无法跟上经济转型的下岗职工,生活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夹缝中的底层劳动力。今天,“稳中求进”已经成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总基调,”六稳”、“六保”是工作的重中之重。”六稳”、“六保”的第一条都是稳就业。但是,在技术变革、经济转型、文化变迁、人口老龄化和代际关系叠加下,人才发展面临真空期。一方面,企业亟需大量的新技术、新岗位下的新人才,另一方面,“老”人如何实现技能重塑,Z世代“新”人如何适应工厂、职场,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问题。2022年,居民就业、人才发展与企业学习需要面对诸多问题。 
今天,现实的情况是,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,劳动年龄人口减少,社会开始出现企业用工荒、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。
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我国劳动力人口(15-59岁)占总人口比例为63.35%,比重下降6.79%;据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《中国人口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8年,中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到达38.4。
在“人口红利”逐渐褪去经济发展发动机外衣的同时,构建以高素质教育背景、高新技能为基础的人才供给链,成为企业跨越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。不过与此同时,以95后为鲜明代表的新一代职场生力军正在引导职场新思潮。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,2017至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超过了3200万人,这意味着就业的主体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。据人口数据统计显示,中国共有约2.6亿95后人口(1995-2009年出生人群,现为12-26岁),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(16-26岁),占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22.7%。但是,职场中的对立情绪在近年来越加明显,新生代与雇主之间正在品德、观念、性格等方面的理解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。不少企业的管理层,依然坚持在权威基础上的“控制-命令”管理式的领导到模式,这与95后强调自我、强调个体成长需求与心理诉求背道而驰。这就直接导致着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自由度更高、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的就业岗位。现有领导方式与管理理念的升级、95后群体对职场认知的修正等一系列问题,都需要企业创新思维,基于现实环境的观察,用平等和进步的思想对管理制度进行升级、对领导方式进行重构。
从经济发展转型的维度讲,国家一直在引导与推动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,职业教育的改革、企业转型的深化等一直都是讨论的核心话题。但短时间内,高技能人才的培养、传统员工的数字化转型依然是企业转型工作的关键。
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未来工作模型,中国职业变更的份额大约占到全球的36%。在中等自动化情境下,到2030年,约有5160亿工时(平均到每名劳动者约为87天)或将因技能需求变化而重新部署,多达2.2亿中国劳动者可能会因此变更职业。
在Garther《工作技能的升级与转变changing skills survey》调查中,7000余名受访员工中,有70%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掌握今天数字化时代工作所需的技能,80%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既缺乏当前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,也缺乏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。2022年,政府报告明确指出“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,必须爬坡过坎”。基于此,企业想做好人才发展与企业学习就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社会变迁,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影响,更要防备职场思潮的涌动、疫情的变化以及以元宇宙为代表的黑天鹅事件的出现。为此,云学堂将围绕人才发展与企业学习的核心关键,聚焦人的成长与组织革新的本质,从政策延续、社会变迁、数字化进程等几个维度展开来讲,寻找行业长期的产业逻辑,探求企业良性、规范、科学的可持续性培训思路,为企业与人才的转型发展标定好起跑的坐标。

云学堂(全称:江苏云学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)作为一家科技企业,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企业学习解决方案服务,其中包括:软件SaaS服务、内容解决方案服务、数字化企业学习咨询和运营服务,是企业培训领域的创新型公司。自2011年成立以来,云学堂已服务包括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在内的众多行业头部公司,获得业界一致认可与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