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:“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跟糖和咖啡一样的商品,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。”
人际沟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,包含了社会交往、情商素养、性格魅力、冲突解决等多个指标,可以说社交能力是一种无形的财富,一个善于社交的人,在职场上往往能多出更多机会,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。
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“社交商”,在反复摸索与试探中碰一鼻子灰:
不擅长与人沟通,职场中感觉自己被孤立;
协同工作经常遇到阻碍,无法顺利开展;
不知道如何维护重要人脉,职场发展不顺利;
缺乏提高职场社交力的系统方法与实用工具。
因此,系统地掌握社交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。本文将从如何克服社交恐惧、理清社交本质等多个方面入手,帮助职场人提高“社交商”,成为社交高手。
克服社交恐惧症
跟拖延症、焦虑症、选择困难症一样,社交恐惧症也是一种职场病。比如,和不熟悉的人说话会感到厌烦、在大众场合感到不自在、害怕别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等。
撇开普通人不说,很多名人也有社交恐惧症。香奈儿前全球CEO莫林·希凯在读高中时,也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,被老师和同学贴上不合群、冷漠、羞涩等标签。后来她通过不断努力学习,成功打造了一个个营销传奇,让香奈儿成为奢侈品帝国不落的太阳。
患有社交恐惧症并不可怕,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克服。但首先我们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,然后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。
那么,怎么才能战胜社交恐惧呢?最可行的办法是在职场中建立自信,自信了,社交的恐惧才会消失。
充满好奇的员工通常是进步最快的员工。
如果你对某些事情不是很确定,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,可以尝试提问,这样花费的时间会比自己试图解决问题的时间要少得多。
工作场合的社交,是你与同事建立关系的绝佳方式。
在工作中建立友谊至关重要,不仅在社交方面,还有在精神方面。如果你和同事相处融洽,与喜欢的人合作将会帮助你在工作中更自信。
与上级多交流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,还可以增加职业发展的机会。此外,与上级的沟通也更有助于你明确工作的方向,避免无用功。
如果你在工作日内有效地管理了工作流程,那么你在工作上会更有条理。
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写工作列表,任务列表可以帮助你按优先级别安排工作,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。
每个人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的优势。
无论是撰写文案、制作报表还是销售宣传,成功完成你擅长的事情,会让你更有自信。

哈佛大学相关调研数据显示,在500名被“炒鱿鱼”的职员中,解雇原因为“人际沟通不良”的占82%。由此可见,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很重要的。
工作中有行动并不够,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、说服别人。表达能力还有一个必要前提,就是理解能力。只有你足够理解别人的话,你才能更好地回应。
谈起如何改善交流能力,很多人上来就讲方法、说套路,然而却很少有人分析一下“交流”的本质是什么。从某个角度来说,“交流”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倾听的过程。
倾听其实是非常难的。国际倾听协会调研显示,90%的人都不会倾听,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往往是用回答的态度在听对方讲话。从表面上看是倾听,但内心却一刻不停地在思考如何回复对方,这就是倾听最大的障碍。
不会倾听,导致沟通不顺畅、上下级关系紧张等问题,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。因此,需要学会深度倾听,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。
深度倾听的三个要素(简称3R模式):
接收(Receive):放下自己的判断,体会他人想法。
反应(Respond):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,促进沟通。适时点头、微笑、注视、做记录等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真的在认真倾听。
确认(Rephrase):使用确定式提问表示理解,与别人产生共鸣。用于确认的提问一般都是封闭式的,目的不是启发对方去思考,而是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。掌握深度倾听的要素,就能更好理解对方的诉求,从而也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诉求和观点传达给对方。
沟通是人类关系的桥梁,特别是在职场,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,能减少沟通成本,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。
在谈论工作时,不能生硬地切入。如果对方和你不在一个频率上,那沟通起来就很费劲了。
但如果你先提出一个工作中的现象,然后在这个现象中加入自己的个人分析,从而推导出行动建议,就算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达了。
如果你想表现自己在某个事情上的见解上更深刻,可以用这个方法。先提出一些大的数据和宏观的事实,再结合眼前一些小的事实来阐述,就显得深入浅出,更能让人信服。
如果希望自己显得务实一些,可以用一些务实的表达。比如表这项工作谁来做,怎么做,具体怎么完成。有的放矢的表达,更有助于工作的推进,也会给同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。
在职场的沟通中,可以遵循“Yes and”的表达原则。任何人都有可取之处,先赞美对方,让对方更容易接受。然后再给一些实际性的建议,最后再给一个目标,让他完成。这么一来,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,也能更好地协助你完成工作。